砣矶砚,产于长岛县城北部的砣矶岛。砣矶石制砚始于北宋熙宁年间,兴盛于明、清两代,迄今已有近千年历史。《长岛砣矶砚雕刻技艺》是记录和传承长岛综试区金星雪浪砚雕刻的一项传统技艺,于2013年6月成功申报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砣矶砚,产于长岛综试区城北部的砣矶岛。以砣矶石制砚始于北宋熙宁年间,兴盛于明、清两代,迄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。砣矶砚在北宋时与歙砚齐名,有金星雪浪纹的更是砚中佳品,是文人墨客的爱物。清代雍正年间,砣矶砚已成为地方官吏敬献皇帝的贡品。” 据《鲁砚》记载:宋唐彦猷《砚录》云:“登州海中驼基石,发墨类歙,文理皆不逮也。”宋李之彦《砚谱》云:“鼍石质坚色黑,有雪浪纹,映日有金星,纹理类歙,下墨颇利……”
《文房四宝—紙砚》记载:清乾隆皇帝为砣矶砚手书的赞誉七言绝句:“驼基石刻五螭蟠,受墨何须夸马肝(端石别名),设以诗中例小品,谓同岛瘦与郊寒。”此砚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。
长岛砣矶砚,亦称金星雪浪砚,实乃奇特地质运动所赐。原为古陆地的渤海历经几亿年的沧桑巨变,形成了砣矶西隅的一小块独一无二的地质构造。制砚工序主要分为:采料、构思、雕刻、打磨、上蜡等。砣矶砚雕工细腻精美,意境开阔,设计巧妙;图案稳中有变,纹理层次分明,气格沉着淳朴;其构思、格调、造型、工艺等皆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品位。
砣矶砚的雕刻技艺以其独具特色与中国砚雕艺术共冶一炉,流芳于世。体现了长岛深厚的文化底蕴,对周边民族和国家曾产生积极的影响,为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做出重要贡献。砣矶砚是鲁砚中的一枝奇葩,其砚雕技艺是中国传统雕刻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,对于研究我国制砚史,有着重要意义和价值。
工艺特征
砣矶砚以线条粗犷,雕工细腻精美,意境开阔,设计巧妙而闻名,一方好砚,必须配上十分精美的山水、人物、花鸟图案和铭文,才算得上是一件精美别致的艺术品。
工艺流程
制砚工序主要分为:采料、构思、雕刻、打磨、上蜡等。砣矶砚雕工细腻精美,意境开阔,设计巧妙;图案稳中有变,纹理层次分明,气格沉着淳朴;其构思、格调、造型、工艺等皆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品位。
主要流派/分类
家族传承。
文化传承
渔村、社区。
非遗传承人
姓名 :
乔旭玲
简历 :
1963年出生,长岛砣矶井口村人。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;山东省民间手工艺制作大师;山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;山东省十大具有创新与影响力艺术大师;山东省鲁砚协会常务理事长岛办事处主任;山东省花卉盆景奇石艺术家协会长岛办事处副会长兼秘书长;山东省女石友联谊会会员;山东省旅游商品分会会员;山东省儒商协会会员;烟台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;烟台市赏石研究会副秘书长。烟台市女企业家联谊会会员;长岛县工商联执委;长岛县砣矶砚协会副会长。是长岛为数不多的砚雕艺人,且是唯一的女砚雕大师,在岛内外享有盛誉。
姓名 :
王守双
简历 :
1941年出生,长岛县砣矶镇大口中村人,文化程度高中。系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。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、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、中国书法协会会员。是长岛为数不多的砚雕艺人,在岛内外享有盛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