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常听人说,
现在过年越来越没有年味儿,
其实,是好多年俗你都不知道,
下面这些习俗,你知道多少呢
正月初一:开门炮仗拜年
这一天是一年的头一天,春季的头一天,正月的头一天,所以称为“三元”;这一天还是岁之朝,月之朝,日之朝,所以又称“三朝”。
开门炮仗:春节早晨,开门大吉,先放爆竹,叫做“开门炮仗”,爆竹声后,碎红满地,灿若云锦,称为“满堂红”,这时满街瑞气,喜气洋洋。
拜年:这一天,早晨6点开始大家就陆陆续续的挨家挨户的拜年,长辈还要给孩子压岁钱,这是中国的传统民俗,压岁钱饱含着长辈对晚辈的祈福求安。
正月初二:祭财神回娘家
北方在正月初二祭财神,这天无论是商贸店铺,还是普通家庭,都要举行祭财神活动。各家把除夕夜接来的财神祭祀一番。祭祀的供品用鱼和羊肉,祈望今年要发大财。
回娘家:初二这天,出嫁的女儿会带着丈夫及儿女回娘家拜年。回娘家时,必须携带一些礼品,分给娘家的小孩,并且在娘家吃午饭,而礼物必须是双数,单数则不吉利。
正月初三:赤狗日回娘家
正月初三称为“小年朝”,也称为“赤狗日”。传说中“赤狗”是“熛怒之神”,遇到他的人一定会不吉利,故初三为“凶日”,不宜外出。
在河北,父母不全的则是初三这天回娘家,初二不能回娘家。
正月初四:迎灶神吃折罗
初四这天是恭迎灶神回民间的日子,据说,灶王爷要点查户口,所以家家户户都要守在家里,准备丰富的果品,焚香点烛放鞭炮,以示恭迎。
这一天,全家还要在一起吃折罗,所谓折罗,就是把几天剩下的饭菜合在一起的大杂烩,打扫年货,室内掸尘,屋内扫地,垃圾堆到院中准备“扔穷”。
正月初五:赶五穷大扫除
正月初五俗称破五,要“赶五穷”,包括“智穷、学穷、文穷、命穷、交穷”。人们黎明即起,放鞭炮,打扫卫生。鞭炮从里往外放,边放边往门外走,说是将一切不吉利的东西都轰出去。
这天,民间通行的食俗是吃饺子,俗称“捏小人嘴”,妇女们也不再忌门,开始互相走访。
除了这些通用的习俗,
今天,小编领着大家看一看,
太行山周边还有哪些独特的春节习俗?
张家口
在张家口,过年除了贴对联,许多人家还要贴好多大纸、常千。
大纸,就是把红黄蓝绿各色彩纸裁成七八寸见方的纸块,再把剪成齿状的三四寸纸条粘在其两个下角,四块一幅,每块纸上写一个字,照字的顺序贴在门头上,如“春满人间”等,犹如对联的横幅。
常千,就是用彩色的纸裁成略小于大纸的四方块,纸面上镂空各种图案,而后各种花色成排搭配贴到房檐下,晾衣绳上,把整个院打扮得五彩缤纷。
保定
灯花是保定独特的祈福习俗,都是自家制作,用香油浸了放到灯碗里燃烧,所以叫灯花。家家屋里点小灯花,屋外放大灯花,一家连着一家放,整个街道连接起来通红通红的,像一条火龙。现在当地点灯花的风俗还保留着,只是形式演变了不少。
石家庄
拉花是石家庄井陉特有的一种春节习俗,它源于民间节日、庙会、庆典、拜神之时的街头广场花会,井陉拉花舞姿舒展大方、刚柔并济,音乐古朴典雅、刚健深沉,为群众带来精彩的视觉盛宴。井陉自古就有过年演花会、放烟火、赏花灯的习俗。
邢台
在邢台内丘有一个古村落叫做黄岔村,它被评为“河北省十大最美古村镇”,这里的石头房屋依山而建,年灯和抬杠箱是这里春节的传统习俗之一。
年灯,又叫黏灯,十二连灯,形状多为十二生肖,每一盏灯分别代表着每个月,凡是做年灯的人家,都是当年娶了新媳妇的。用碾好的新黍米,小细箩细细筛过,然后净手和面,蒸年灯上锅。蒸熟的年灯内要插上灯芯,倒满灯油。灯芯是用谷茎缠着棉花做的,灯盏里加的油为菜籽油或麻籽油。
抬杠箱的历史传承已经数千年,来自上古时代祭祀仪式。夜居的村落中,篝火闪现,四野山林泉泽俱陷黑暗之中。上古先祖们肩扛杠箱,企盼事事如意,五谷丰登。
邯郸
邯郸在除夕欢庆活动中,流传着一种独特的风俗:扔愁帽。扔愁帽,都在除夕夜深人静之时进行,各家各户的大人、孩子,临睡前,都把头上戴过的旧帽子或旧头巾,悄悄扔到大街上。
第二天,打扫街道时,再把它们清扫到墙旮旯里,到下月十五夜晚烤“怕灵火”时烧掉。老人说,这样做,可以扔掉一年的旧愁,迎来一年的新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