认识临夏,从这份简历开始!


气候 :温带大陆性气候,年平均气温为6.3~18℃临夏不属于宁夏,属于甘肃。临夏人出门不骑骆驼,临夏没有沙漠,全国两个回族自治州和甘肃两个民族自治州之一,下辖1个县级市、7个县,州内有回、汉、东乡、保安、撒拉等42个民族,东乡族和保安族是以临夏为主要聚居区的甘肃特有少数民族,东临洮河与定西市相望,西倚积石山与青海省毗邻, 南靠太子山与甘南藏族自治州搭界,北濒湟水与兰州市接壤。
夏商周和春秋时期,这里居住着西羌等古老的民族。在大夏河(古代叫漓水)边,西羌人逐水草而居。他们披头散发,穿着兽皮,手里拿长矛、打野猪、播五谷。到了战国,这里叫罕羌侯邑,盘踞着一方诸侯征战杀伐。秦始皇毫不手软,果断把这儿吞进大秦帝国的版图。他设置了枹罕县,属于陇西郡。东汉末年,敦煌人宋建在枹罕建国立都,自称河首平汉王。曹操派夏侯渊将枹罕纳入魏国的领土。东晋十六国时期,鲜卑族首领乞伏炽磐,把西秦国都从榆中迁到了枹罕。公元581年,隋文帝杨坚翻开了临夏历史新的一页。当时的人们误以为大夏河就是黄河的源头,于是隋文帝把这里叫做河州。1913年,袁世凯主政北洋政府,因为《尚书》记载,大禹治水时“导河自积石,至龙门,入于沧海。”这里曾是大禹导河的源头,因此河州又改名为导河县。1929年,因为临近大夏河,导河县又被改名为临夏县。1956年11月,临夏回族自治州成立,成为全国仅有的两个回族自治州之一。流连忘返的黄河在这里化作丝带,穿过炳灵峡、刘家峡、盐锅峡三大峡谷,浩淼的黄河水像无际的绿绸荡漾在三大峡谷之,塑造了著名的黄河三峡景致,画舫满笑语,白帆飘渔歌。蓝色的黄河与黄色的洮河相遇,一清一浊,泾渭分明,黄河的肌色,从这里开始变成华夏肤色。黄河在刘家峡中肆意奔涌、呼啸而下,在万顷波涛间,建高坝,安狂澜,中国第一座百万千瓦级水电站——刘家峡水电站建成,书写了中华民族治黄壮丽史诗中一段华丽篇章。

在黄河三峡的“簇拥”下,丝绸之路上第一座黄河石窟——炳灵寺石窟开凿,在千仞绝壁上,向人们呈现着千年岁月累积出来的惊人创造。八坊十三巷,是国家4A级景区,由八个坊和十三条街巷组成,称为“八坊十三巷”。有精美绝伦的砖雕,古朴生动的铜雕,错落有致的园林,老胡同和四合院融为一体的中国传统建筑艺术。它融合了砖雕、木刻、彩绘,是民族建筑艺术“大观园”。
三趾马、铲齿象、巨鬣狗、披毛犀……当你走进临夏和政古动物化石博馆,犹如打通了一条通往远古的长廊,错落有致、形态各异的古动物化石,给人们带来强烈的画面冲击感的同时,无声地叙述着生物演化的故事。松鸣岩景区位于临夏回族自治州和政县南部,景区内山色陡峭秀丽,山间树木茂密,还有流水穿行其间,每年春夏季节花朵盛开,秋季则红叶遍山色彩斑斓,自然风光非常优美。山间有一座修建于明代的寺院,可以访古祈福,山下则有开阔的草坪,适合野餐放松。
法台山风景区位于和政县松鸣镇,是集冬春冰雪运动、夏日避暑度假为一体、四季皆宜的休闲度假胜地。景区旅游资源丰富,综合体验性强。目前已形成以滑雪运动、5D玻璃吊桥、神秘喊泉、远古印象、大型演艺、法台夜景、丛林飞索、农业观光、彩虹滑道、花卉博览等具有体验性的旅游项目。
大墩峡,被誉为西北的“西双版纳”,植物物种极为丰富,西北杜鹃、紫丁香等漫山遍野、姹紫嫣红,特别是“红桦”“华山松”全国少有。山、林、洞、水、鸟、兽,与历史遗迹、民间传说交相辉映,构成一幅奇、险、雄、幽浑然一体的天然画卷。

达力加山,
与太子山一脉相承,
是夏河县与青海省循化县的界山。




临夏天高云淡、空气清朗,是最佳观星地之一。不论是在太子山、黄河三峡两岸,都能看到漫天繁星。

牙塘水库

祁杨湿地

董家岭






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深爱这座城市
